分類 預設分類 下的文章

下面這首常見於近代孫祿堂弟子或內家拳流中,既含太極拳意,也借助丹道語境,以您提供的口訣為開端,完整如下:

道本自然一氣遊,
空空靜靜最難求。
得來萬法皆無用,
身形應當似水流。

這四句出自孫祿堂的太極拳詩偈,其中前兩句與您熟悉的完全吻合,後兩句補足了拳理修煉的轉折:

  • 得來萬法皆無用」:達到「空、靜」之後,不應拘於具體招式,萬法皆歸於自然本體 ([aio369.com]1, [daoist.org]2);
  • 身形應當似水流」:身法運動要如水般柔順,無滯澀,動中有靈 ([sohu.com]3)。

這首詩偈延伸了對內修的闡釋:

  • 「一氣遊」:強調呼吸、氣感自然流動,是內鍛的根基;
  • 「空空靜靜」:提出隨動而靜的心境,內外合一,最難悟得;
  • 「萬法皆無用」:去除形式束縛,回歸自然本源;
  • 「似水流」:表現自然、柔和、連綿不斷的動作狀態。

拓展相關內丹/內修詩偈推薦

  1. 《智慧菩薩大覺偈》選段(語境雖偏佛性,但內丹性命理念相通):
「天地有官,綱維萬物,陰陽二氣…守心歸一,處於陰陽,二氣調階,入無窮門,游無極野」—內靜守一,陰陽合和,自可入道 (aio369.com, [day.org.tw]4)。
  1. 《內丹秘訣》(宋代典籍)

    • 內容濃縮講解「煉精化氣、氣化神」等步驟,詩偈部分見系統排列,如「陰丹詩」等 ([zh.wikisource.org]5)。
  2. 《胎息經》(呼吸胎息技法七言韻文):

    • 論述「胎息」如胎中嬰兒內息,固守真氣與呼吸導引的對應關係 ([zh.wikipedia.org]6)。

您也可以參閱《黃庭經》、《悟真篇》等內丹經典,其中含有:「煉精、化氣、煉神」三階教法,以七言詩偈形式傳授,非常貼近您問句的文體與意涵 。


小結

您提問的詩句在武道中已被補全為:

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

它不只是拳詩,更能作為內丹或氣功修煉的意味參照。如果您希望我進一步提供《黃庭經》《胎息經》《悟真篇》等具體詩偈內容與解說,也歡迎告訴我,我可以繼續為您整理翻譯或詳解。

昨天看老師的講義,其中提到一句把病看好是件很難的事情:

醫療要起效,必然是所有的環節都不發生錯誤。而要無效,只需要一個環節出錯就夠了。

對於要做成一件事,做生意也好,推動社會進步也好,子女教育也罷,解禁摩托車也是,要做成,需要滿足很多條件,水到才能渠城。但是這麼多環節只要一個沒做好,事情就做不成。所以很多時候失敗不可怕,不可恥,不丟臉,是平常事,成功才是小概率事件。知道事情失敗的可能性大,但是還勇於嘗試,在失敗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在下一次嘗試的時候避開、躲過、超越,最後是有可能通往成功的彼岸的。

成功之路也是有跡可循:

  1. 在做一件事之前儘量考慮到每一個環節的困難點,想好對策,儘量克服、實現。比如教育一個孩子,不只是給他報補習班或要求成績,更包括他的情緒、習慣、興趣、人際關係等多個層面;醫療上,從正確診斷、選擇治療方案、溝通病情、用藥依從性,每一環都不能掉以輕心。
  2. 明白可能有預期之外的地方,做好預案,提供冗餘。孩子的成長常常會「走偏」,比如青春期的叛逆或興趣改變;病人的病情也可能突變,或對藥物出現不良反應。這些都需要在計劃之外保有餘地,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
  3. 保持彈性,隨時調整方向。孩子的學習計劃需要根據他的反應與狀態調整,有時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對或時機未到。醫療計劃同樣如此,臨床上的變化很常見,對方案的調整是對專業的體現而非失敗的象徵。
  4. 不輕言放棄,堅持到底。不論是家長陪孩子克服障礙,還是醫師陪病人熬過療程中的痛苦階段,真正的改變往往不是在前期看到,而是在堅持中慢慢顯現。很多教育與醫療的成功,靠的是「走得夠久」。
  5. 從反饋中快速學習。教育孩子、治療病人時常有「不如預期」的情況。重點不是追究誰的錯,而是「哪裡可以調整得更好」。不怕犯錯,就怕重複犯同樣的錯。
  6. 找到可靠的夥伴與支持。教育不該是家長單打獨鬥,而是與老師、專業人員合作的過程;醫療也不該只靠醫師個人,而是整個團隊——護士、藥師、家屬的共同合作。正確的人,能補位、能提醒、能承接。
  7. 保持願景與初心。我們做教育,不是為了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而是希望他能活出自己的一條路;我們做醫療,不是只為指標變好,而是希望病人能恢復生活、找回尊嚴。記得這一點,就不容易迷失。

手動編譯 tailscale

# 安裝 Go (版本 >=1.21)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ailscale/tailscale.git
cd tailscale
git checkout v1.22.2
go install tailscale.com/cmd/tailscale{,d}@v1.22.2

登入並啟動tailscale:sudo tailscale up
設置出口節點:sudo tailscale up --exit-node=出口節點的名稱或 IP
驗證狀態:tailscale status


VPS install tailscale

  1. 安裝 curl -fsSL https://tailscale.com/install.sh | sh
  2. 啟動 sudo tailscale up
  3. 啟動出口節點功能 sudo tailscale up --advertise-exit-node
  4. 在筆電上選擇出口節點 tailscale up --exit-node=<VPS的Tailscale IP或名稱>
  5. 取消出口 tailscale up --exit-node=none

  1. 今天門診沒有帶杯子,晚上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去打一碗湯喝。今天免費供應的是綠豆湯,在我前面的保安長勺撈起時感覺他手上沈甸甸的,出鍋後一看果然:滿滿一勺全是綠豆沒有湯。看了一下他就打了一個菜,然後一碗綠豆配飯吃。之前經常也遇到醫院的護工也是這麼幹,難怪稍遲一點去吃飯就怎麼也撈不到。
  2. 下午門診有個看起來還蠻標緻的女生,36歲,說之前正骨治療之後好舒服,還要再來正一下。頸椎胸椎正完,收了一個部位的錢,然後過來說怎麼這麼貴!暈死,翻出之前的記錄給她看,2023年有一次治療完開了單子,她沒繳費就走了。我也不是太在意,今天突然有一個念頭閃現,有時候都不收費也不是好事。首先對自己來說,和錢過不去。其次,免費的東西比較廉價,第三,擾亂醫療秩序,顯得別人收費很黑心似的。第四,把病人養成白嫖的習慣也是不好的行為,比如前面這位標緻又有社保的女生,治療這麼多次沒收他錢,收了一次就嫌貴。
  3. 看病太便宜也不全是好事,不少人不管生活所迫與否,都在狂造自己的身體,然後期待來一下醫院輕鬆解決。如果輕鬆把問題搞定了,就會大意,覺得沒什麼代價就能搞定,更不珍惜自己的身體了。美國人的醫療費超級貴,貴到難以想象,並且醫生非常難預約,小毛病就算了,還是平常保養好比較划算,所以非常重視身體的保養,特別是牙齒。但是我身邊很多人,門診很多病人沒有保養自己身體的意識,長時間幹手工活,賺一點點錢。這些人過來頸椎正骨一下,然後肌肉活動活動就能緩解了的話,回去就會接著幹造自己的頸椎,久而久之頸椎間盤突出需要手術的時候,花幾萬塊就要出一次大血了。如果前面來看病就讓他心痛一次,回去就會好好想想這活值不值得幹,或許就不會傷到這種地步。
  4. 生病起於過用,這句話涵蓋了很多骨傷科疾病的病因。所以我在門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長時間坐著不動。很多人認為久坐不動沒用過用,實際上身體的有一部分過用的非常厲害,如頸椎後部肌肉、韌帶、筋膜。
  5. 人性的善惡有很大的廣度,善的很非常善,惡的人也是特別壞。尤其是一個群體,如果對惡性習以為常,就如殺女嬰這行為,到目前為止仍不時發生,在不久的數十年之前,對中國人來說是家常便飯,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人基本就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同樣的道理,日軍、德軍、蘇軍、共匪幹的那些事,現在人很難想象,難以置信。通過故事,小說,把這些情況寫出來,小朋友們有看到這些情況,才不會變成傻白甜,被人欺騙。就像武術的攻防意識,需要長時間養成。

我們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不是命運預先安排好的,而是由我們每一次遇事時的「起心動念」與後續的「行為選擇」一點一滴塑造出來的。

判斷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從多個維度來觀察,其中有三個最基本也最關鍵:

  1. 善惡的維度:這個念頭,是善良的還是惡毒的?這個行為,是助人還是害人?
  2. 可愛與否的維度:這種想法與行為,讓人感到溫暖還是厭煩?是討喜的還是讓人疏遠的?
  3. 智慧的維度:你的選擇,是明智還是愚蠢?是在創造解法,還是在逃避責任?

這三個維度並非絕對標準,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那一把尺來衡量世界。更複雜的是:我們常常對自己寬容,對別人苛刻。當我們犯錯,往往能找到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而當別人出錯,卻很難不下結論。這是人性的通病,也是修行的起點。

因此,古往今來的聖賢都在教我們——要反觀自己,正視自己。儒家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佛道講「反觀內照」「存正念」。因為唯有願意誠實地看清自己,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那不是自責,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種勇敢——承認不足,然後修正、昇華。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決定了我們會吸引什麼樣的環境。這就是因果。不是抽象的宗教概念,而是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邏輯。

你是斤斤計較的人,吸引來的也都是斤斤計較的對象;
你是情緒化的人,身邊就容易聚集情緒不穩的人;
你是正直的人,誠懇的人自然願意靠近你;
你夠聰明、夠清明,也才會和願意思考、追求進步的人同行。

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總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他們一路抱怨、一路憤怒,直到陷入一種受害者的幻覺中,認為「全世界都在針對我」。這樣的心態一旦根深蒂固,人生也幾乎就定型了——越走越狹窄,越活越苦悶。

但其實,沒有人一開始就活得清醒。有智慧的人,不過是願意不斷觀察自己、改變自己。他們在日常中修行,在關係裡磨練,在困境中提升。他們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自己決定的;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也只能自己負責。

這不只是心理成長的道理,更是靈性演化的核心。每一個善念,每一次善行,都是對自己頻率的淨化與提升。我們的心念和行為,累積成某種習性;習性成為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甚至影響你走向哪一個世界——無論是人間的「天堂地獄」,還是更深層次的靈性去處。

天堂與地獄,從來不只是死後的世界,而是我們內在的狀態;每個當下,我們都站在選擇的分岔口。

所以,讓我們每天都問自己

  • 這個念頭,是善的嗎?
  • 這個選擇,是讓我更可愛、更值得信任的嗎?
  • 這個行動,是智慧的、負責任的嗎?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為那個「不枉此行」的自己。


🎙️給女兒的語音講稿(旁聽版)

親愛的寶貝,妳馬上就要升國中了,這是一段很特別的人生旅程的開始。
爸爸(媽媽)想和妳聊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不只是關於學校成績,還關於妳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人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呢?其實就是:每一次心裡的想法,加上每一次做的選擇,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

我們遇到每件事時,心裡都會冒出一個「念頭」:
比如說,有人不小心撞到妳,是先想:「他是不是故意的?」還是「他可能沒注意看路吧」?
這個念頭會引導妳的表情、語氣,甚至妳接下來的行動。

所以,每個念頭和行為,都在一點點形塑妳成為怎樣的人。

爸爸(媽媽)會從三個小方向跟妳聊聊,也可以讓弟弟聽一聽:

🟢 第一個叫「善良」

一個想法,是善良的,還是傷人的?
有些話可以說出口,但說了會讓人難過;不說,卻是體貼別人的感受。
真正善良的人,不是從來不生氣,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放下情緒,去照顧別人的感受。

💛 第二個叫「可愛」

這裡說的「可愛」,不是長得可不可愛,而是:
妳的想法和行為,是不是讓人想親近?還是讓人想遠離?
喜歡抱怨、嘲笑別人的人,大家都會慢慢疏遠;
願意鼓勵別人、為他人著想的人,總是有朋友在身邊。

🧠 第三個叫「有智慧」

做事情用不用腦,會不會思考,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這些都和智慧有關。
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書念得最好,但一定會思考、會學習、會面對困難不逃避。

親愛的妳,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會很寬容,對別人卻很挑剔。
這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這樣,爸爸媽媽也是。
但如果妳能從小就學會「反省自己、理解別人」,妳會比很多人走得更遠、更輕鬆。

人生就像玩一個長長的RPG遊戲,
妳每選一次對的選項,就加一點「善良值」、「可愛值」、「智慧值」。
到最後,妳會變成一個很特別、很發光的人,吸引到一群也發光的朋友。

就像魔法一樣,
當妳對世界善良,世界也會對妳溫柔。
當妳變得冷靜、成熟、真誠,妳身邊也會越來越多這樣的人。
這就叫做「吸引力」,也可以叫「因果」。

也許有一天妳會遇到挫折,或覺得「別人都不懂我」,
這時候請記得:我們能改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先問問自己:

「我的念頭,是善良的嗎?」
「我這樣說話,是不是讓人舒服的?」
「我這樣處理問題,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只要願意思考這幾個問題,妳就會一天比一天更好。
這一生,我希望妳活得自由、溫暖、踏實,也希望妳弟弟慢慢能聽懂這些。

爸爸(媽媽)會陪著你們,一起成長。


調整成親切的語氣的最終版

親愛的寶貝,
你馬上就要升國中了,這是一段很特別的人生旅程的開始。
爸爸(媽媽)想和你分享一個小小的觀念,幫助你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踏實、更自在。

你知道嗎?
我們會變成怎樣的人,其實是由每一次的想法和每一次的行為,慢慢累積出來的。

比方說,有人撞到你,你心裡第一個念頭是:「他是不是故意的?」
還是:「他可能沒看到我吧?」
這個念頭,會影響你怎麼看人,也影響你怎麼對人說話。

所以,我們的心念和行為,會慢慢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

爸爸(媽媽)想跟你分享三個簡單的小方向,讓你學會每天觀察自己,也希望弟弟在旁邊聽一聽:

第一個是 善良
有些話可以說出口,但如果說了會讓人受傷,就可以選擇不說。
有時候退一步,反而會讓別人更舒服,也讓自己更開心。
善良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有力量的選擇。

第二個是 可愛
我們說的可愛,不是外表,是你有沒有讓人感覺溫暖。
會不會體貼?會不會鼓勵別人?
愛抱怨、愛批評的人,大家會慢慢遠離;
但願意為別人著想的人,總是最受歡迎的。

第三個是 智慧
有智慧的人不是不會犯錯,而是願意學、願意思考。
遇到問題不逃避,學著處理情緒、做出更好的選擇。
這樣的人,不只是會念書,也會生活。

寶貝,人生像一場冒險遊戲,
你每做一個選擇,就累積一點「善良值」、「可愛值」和「智慧值」。
當你變得越來越溫暖、成熟、真誠,
你也會吸引到一樣溫暖又真誠的人。

這個世界,其實會回應你是怎樣的人。
你對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
你願意冷靜處理事情,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信任你。

爸爸(媽媽)只想告訴你:
當你覺得不開心、不被理解時,
不要急著怪別人,先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這個念頭,是善良的嗎?
  2. 我說這句話,是不是讓人舒服?
  3. 我這樣做,是不是最智慧的選擇?

每天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你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自在。

我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你慢慢長大。
你是最特別的你,這世界也會因為你,而更美好一點點。


繼續調整語氣

親愛的寶貝,早安呀。

今天爸爸想和你聊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每一個想法,和每一個行為,其實都在慢慢塑造我們自己,讓我們變成某一種人。

當我們遇到一件事,心裡起了什麼念頭,接著做出什麼行動,那,就是我們真正的樣子。

一個人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喔:

第一,是善不善良。你是出於關心別人,還是只想到自己?

第二,是可不可愛。你的舉動,讓人喜歡,還是讓人覺得不舒服?

第三,是有沒有智慧。你是會想清楚再做決定的人,還是容易衝動,做傻事的人?

這三個方向,沒有誰絕對對或錯,但每個人心裡,其實都有一把尺,會評價自己,也會評價別人。

我們常常對自己比較寬容,對別人比較嚴格。這是人的本能,想讓自己舒服一點。

但有智慧的人會學著反過來:對自己多一點要求,對別人多一點理解。

這樣,我們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爸爸常常看到一種「立刻的果報」。

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你斤斤計較,身邊的人也會斤斤計較。

你情緒化,周圍就是一群容易生氣的人。

但如果你善良,溫柔,又有智慧,你的朋友,也會是這樣的人。

這樣走下去,你會越來越開心,越來越自由。

反過來,如果我們老是怨天尤人,人生就會越來越辛苦。

所以啊,爸爸想說,我們要常常觀察自己,慢慢改變自己,一點一點,變成更溫柔、更善良、更聰明的人。

就像每天,在心裡的小花園裡澆水除草,讓它開出漂亮又香香的花。

你是爸爸最愛的寶貝。

祝你今天,也擁有溫暖又明亮的心喔。

爸爸愛你。

daughter_message.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