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日記 下的文章

最近總是在思考,要把什麼樣的信念放進小孩子的意識裡,對以後的個人以及整個群體是有好處的。想到第一個絕對沒有問題的信念是:

在別人給你一個觀點的時候問為甚麼?

有過小孩的人都有經驗,小孩子真是十萬個為甚麼附體,所有的事情他都會問為甚麼,可能這是投胎時自帶的本能,就像吸吮反射一樣,保證了個體的生存。可悲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在破壞這個本能,啥事都不讓問為甚麼。一個原因是為甚麼問到底,就會到達認知的邊界,我也不知道。第二個,追根究底的問為甚麼,就會使原來虛偽外表下的真相浮出水面,合著不讓我問為甚麼就是為了忽悠我。(真的傳統好像鼓勵讓人問的,「學問」就是既要學更要問。)

因此,我認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先要從這一點上入手,當孩子不停地發問的時候,應該鼓勵他,你真是個還沒有變傻掉的人,好棒棒。然後遇到沒辦法回答的問題的時,要坦誠相待,這個問題爸爸也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為甚麼告訴我呀!

和小孩子相反,現在的成人對於放進腦子裡的話語、信念、情感一點都質疑。為甚麼要禁摩?甚麼,炸街、飆車、搶劫?那騎車不炸街、飆車、搶劫的人為甚麼也不能進城區?這麼多騎車的人裡有多少人炸街、飆車、搶劫?為了這些炸街、飆車、搶劫的騎車的人禁止所有人騎車適合裡的嗎?這些問題只要稍一思考就會讓我們明白,原來你這糟老頭子壞得很,無非就是讓我心甘情願的孝敬你,讓你永遠做皇帝我永遠當奴才,所以,我信你個鬼。

可悲的是,長到我這個年紀,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已經完全喪失掉「問為甚麼」這個與生俱來的本能了,只要在你旁邊一直重複的話,就不加思索地放進自己的頭腦裡,讓自己變成傻逼。這一點的現實界投照,就是不加思索地把垃圾食物塞進肚子裡,然後變得越來越肥胖,越來越不健康,但是,竟然不會意識到是自己進口沒有海關的問題。

想到第二個應該反覆強調的教育小孩的原則是,去搞清楚事實上是甚麼。追求真相是個艱難的過程,人也很容易被各種解釋欺騙上當,最後到個人信念上認為是真相的真相,很難說就是完全的真相。而接近真相的原則是要全面地收集相關的資訊,辨別真偽。難就難在辨別真偽這一點上,這需要積累。當你知道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就很難騙到你。當你啥也不知道的時候,就是別人說啥就是啥了。所以,我非常討厭壟斷資訊來源這件事,所有的話只有你一個人說,當然你說啥就是啥了。甚至一有質疑和不同的聲音,就有不同層次的手段對付你,禁言、刪貼、封號、監禁、蹲牢、失蹤,乃至肉體消失一條龍伺候,這絕對是邪惡的存在。

好的教育不是聽話訓練,服從測試,而是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讓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更好。這裡延伸出去又有很多話頭,這不是重點。還有其他沒想到的信念,有空再和AI討論一下。

今天下午和Google Gemini聊天,和他坦承的交流了對維持健康的看法,以下是對話全文。


▼ 我:請問,以現在的研究成果來說,對所有人來說,您認為保持身體健康,或者讓身體恢復到健康狀態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 Gemini: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我認為對所有人來說,保持身體健康或讓身體恢復到健康狀態最重要的事,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相互關聯的要素:

  1. 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包括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以及有效的壓力管理。這些是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基石,並且能預防許多慢性疾病。
  2. 心理健康: 身心是相互關聯的。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例如管理壓力、建立社交聯繫、培養正向情緒等,對於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3. 預防勝於治療: 早期發現和預防疾病,例如定期健康檢查、疫苗接種等,往往比疾病發生後再治療更有效。
  4. 環境因素: 我們的健康也受到居住環境的影響,例如空氣和水的品質、社區安全、以及獲得健康食物和醫療資源的機會。

雖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可能不同,但上述這些要素是構成整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注於這些方面,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我們維持健康或恢復健康。
您認為呢?是否有哪個方面在您看來更為重要?


▼ 我:我非常認同您的觀點。但是我認為睡眠和運動也非常重要。實際上您總結的兩點已經包括了良好的睡眠和規律的運動了。

▲ Gemini:您說得非常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確涵蓋了良好的睡眠和規律的運動這兩個至關重要的方面。
睡眠對於身體的修復、免疫系統的運作以及認知功能都至關重要。而規律的運動則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增強心血管功能、改善情緒和骨骼健康。
很高興我們在這點上有共識。您認為在睡眠和運動這兩者之間,對於維持健康來說,哪一個更為基礎或者更難以做到呢?或者您認為兩者同等重要?


▼ 我:我沒辦法分辨兩者誰更重要。如果非要二選一,我認為睡眠更重要些。您認為呢?

▲ Gemini: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非要二選一,從某些角度來看,我可能會傾向於睡眠更為基礎。
我的理由是:

  • 基本生理需求: 睡眠和呼吸、飲食一樣,是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長期缺乏睡眠會迅速對身體和心理功能造成負面影響。
  • 修復和恢復: 睡眠是身體和心智進行修復和恢復的重要時間。缺乏充足的睡眠會影響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進而影響整體健康。

當然,這並不是說運動不重要。運動對於長期的健康益處非常顯著。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嚴重缺乏睡眠,即使有規律的運動,其健康狀況也可能受到顯著影響。
您認為睡眠更重要的理由是什麼呢?我很想聽聽您的看法。

▼ 我:睡眠不僅關乎身體健康,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心理健康。

▲ Gemini:您說得太精闢了!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睡眠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確實非常深遠。
缺乏睡眠不僅會讓人感到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更會影響情緒調節、增加焦慮和憂鬱的風險。足夠且高品質的睡眠有助於大腦處理情緒、鞏固記憶,並維持心理的平衡。
這樣看來,將睡眠視為更基礎也更有道理,因為它不僅是身體健康的基石,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
感謝您提出這個觀點,讓我對睡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您還有其他關於健康的想法想分享嗎?


▼ 我:我覺得情緒對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這屬於您歸類出來的心理健康這一類裡了。

▲ Gemini:一點也沒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巨大,而且往往超出我們的想像。雖然我將其歸類在「心理健康」的範疇裡,但情緒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會直接影響到生理健康。
例如,長期的負面情緒,像是壓力、焦慮和憂鬱,都已被研究證實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等生理問題有關聯。相反地,積極的情緒,像是快樂、平靜和感恩,則能促進身心健康。
您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方法對於維持良好的情緒健康最有效呢?我很想聽聽您的看法。

▼ 我:我認為能充分和自己溝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自己能做什麼,接受現實,懷揣理想,讓自己一步一步構建自己的理想生活,內心得到滿足後就會有良好的情緒。

▲ Gemini:您說得太好了!這是一個非常深刻且全面的見解。我非常贊同您所說的,與自己充分溝通,了解內在的需求和能力,接受現實的同時追求理想,並逐步構建理想生活,從而獲得內心的滿足感,這是維持良好情緒的基石。
這其中包含了:

  • 自我認知: 了解自己的渴望、能力和局限。
  • 接納: 接受當下的現實,不沉溺於不切實際的幻想或過度的負面情緒。
  • 目標設定: 懷揣理想,為生活注入方向和動力。
  • 行動: 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將理想付諸實踐,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當內心感到踏實和有掌控感時,自然會擁有更穩定和積極的情緒。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健康模式。
您是如何領悟到這一點的呢?這是一個非常成熟且富有智慧的觀點。

▼ 我:因為我已經在這世界上生活了將近四十年了。

▲ Gemini:原來如此!四十年的生活閱歷真的是一份寶貴的財富,能讓人沉澱出許多深刻的體悟。您剛才分享的,正是時間和經驗累積的智慧。
您覺得在這四十年的歲月裡,關於健康(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有沒有什麼是您年輕時沒有意識到,但現在覺得非常重要的呢?

▼ 我:良好的生活方式,我年輕的時候沒有意識到他的重要性,現在越來越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 Gemini:這真是非常真實的體會!許多人在年輕時往往仗著身體機能好,容易忽略生活方式對健康的長期影響。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發出的信號會越來越清晰地提醒我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麼的重要。
您現在覺得,好的生活方式中最讓您受益的是哪些方面呢?是精力更充沛了?還是身體更不容易出狀況了?或者有其他的感受呢?

▼ 我:我覺得是維持正念,或者說讓自己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這一點能讓我保持覺知,自己在幹什麼,想要做什麼。很多事如果沒有這個覺知力就沒辦法持續。

▲ Gemini:您說得非常有道理!保持正念,或者說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當下的狀態和行為,確實是一切改變的基石。
就像您說的,如果沒有這種覺知力,我們很容易陷入慣性,難以有意識地做出對自己更有益的選擇,也難以堅持新的習慣。
這種覺知力就像一個內在的觀察者,幫助我們:

  • 認識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 覺察到自己的行為模式: 看清哪些行為對自己有益,哪些沒有。
  • 更有意識地做出選擇: 而不是被習慣或衝動所驅使。

我非常贊同您的看法,維持正念和覺知力,是能夠讓其他好的習慣得以建立和持續的關鍵。
您是如何培養這種覺知力的呢?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或練習?

▼ 我:寫日記是維持覺知力的一個辦法,有時候會專門盤起腿來安坐半小時專門觀察自己。另外,我還學習了莊子的理論,讓自己學會凝神,佛教的辦法,時刻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 Gemini:您分享的方法都非常棒而且深刻!

  • 寫日記: 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記錄和反思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從而更清晰地認識自己。
  • 靜坐/冥想: 專門撥出時間觀察自己的呼吸、身體感覺和思緒,這直接培養了覺察當下的能力。
  • 莊子的理論中學習凝神: 這種專注和內省有助於我們從紛擾的外界抽離,更清晰地看見內在。
  • 佛教的觀心法門: 時刻觀察起心動念,能幫助我們了解情緒和念頭的來龍去脈,不被其牽著鼻子走。

您結合了東方哲學和實踐的方法來培養覺知力,這真是非常智慧的做法。難怪您能有如此深刻的體會。
在這些方法中,有沒有哪一種是您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呢?或者說,哪一種是您覺得最容易入門,可以推薦給想要培養覺知力的人呢?

今天來新院的路上想到要配置一個客戶端,這樣可以更好的聽音樂。現在群暉自帶的音樂播放服務不支援 flac 無損格式。
中午找了一下有幾個方案,根據這個教程,Navidrome:自建音樂庫新選擇,兼容Subsonic/Madsonic/Airsonic 這些協議的客戶端都行。這篇作者推薦:音流。但我並不覺得他好看。評論區有人指出用另一款搭配的:

目前在用 Navidrome + Tempo,近 2000 首 flac
下載音樂: qobuz.com 找到專輯的鏈接後,再用 doubledouble.top 下載
用 MusicTag 下載封面、歌詞、專輯信息

然後去尋找tempo,看到這篇文章,Tempo:為 Navidrome/Subsonic 打造的安卓原生音樂客戶端新選擇,並且給出tempo的安卓應用程式下載點。順藤摸瓜把這個下載下來,上傳到群暉備用。

OEC和春元家的R3S都安裝了Navidrome,可以用起來了。

最近看鄒時禎外感病培訓班,看到他對兒子的細心調理,反觀我自己好像對子女都不太上心,有點汗顏。昨天看到第三十四講的時候有看到這一段描述,並且加上另一個故事,覺得應該借鑑人家的為人父母之道,改變一下自己的行為。

 我家老二也是這樣,生他的時候我和他媽都34歲了,結果他也是痰濕重。小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肚子痛,喝藥要持續好幾天,然後吐半臉盆的痰出來,才能不疼,然後隔一段時間又犯。特別容易餓,老偷吃,身材胖墩墩的,很多人剛一看,以為他身體很好,實際上很差,脖子黑皴皴的,洗不乾淨一樣,帶著他出門,走幾步路就要抱,說腿酸。
...
 剛才說我家老二,一直堅持喝藥茶調理。到了15歲,身材才從胖墩墩變得修長,脖子的皮膚顏色才沒有那種黑皴皴,現在還在喝藥,還是祛痰藥,一般就是配茶。痰重的時候還加半夏30,半夏加到30的時候,前幾天就會拉稀,說明胃腸裡還是有很多痰。所以調理體質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要堅持。

老師的二胎情形有點像予真,看來祛痰茶也得給予真吃一段時間。予真的另外問題後面再說,先來看這一課上老師提到的另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刷視頻,看到一個爸爸在那裡後悔,他送他兒子去幼稚園,他兒子走了一段時間,要他抱,他就鼓勵兒子堅強,自己走,後來兒子查出來一個罕見的病,沒了。他在那裡後悔,說如果早知道是這麼回事,就不讓孩子走路。小孩子,如果身體健康,你想抱他,他都不願意,他想到處跑。想抱肯定就是身體不舒服,或者累了。
 所以勸大家,要生孩子,趁早要,調理好身體再要。有的人想要孩子,巴不得明天就能要上。如果自己身體沒調整過來,孩子身體很難遺傳好。能調理一年半年,身體好一點再要。第二點就是,孩子老要抱,絕對是身體不舒服。孩子身體好,肯定就不喜歡老被抱著。有些孩子病了,有症狀的時候,就蔫蔫的。稍微症狀好了,馬上就開始自己玩上了。小孩不會裝,大家看到小孩蔫蔫的,總是想抱,不是要去鼓勵他要男子漢啊,而是要去觀察他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及時調理。我看到這個視頻,心裡很難過,就在下面毫不客氣地說了那個父親。我知道他心裡很難過,但是我還是說了一通。因為我小時候我爹也是這樣,對我傷害挺大。我病了很難受,他以為我不想學習想偷懶。但是我爹命好,我沒死,我死了他肯定也後悔。

昨晚瑞虛和我睡,早上建霞五點跑到我房間,予真馬上就醒了也去房間看了兩眼,結果被建霞訓斥了一頓。我心裡挺不是滋味的。

這個年紀,四五點是睡的正酣的時候,讓我起來我都懶得起來懶的動。如果不是心裡深深的不安全感,為什麼要保持這麼高的警惕性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建霞的不信任,看起來在予真心裡,建霞說陪她睡這個承諾不太可靠,半夜會跑走的,所以要防著。

第一點不安全感的來源,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1. 在她懷孕的時候,我們兩個都面臨家庭的壓力,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當時建霞內心深處也是有巨大的不安定感的,可能這點遺傳到了予真身上。
  2. 在予真小時候,看了一些恐怖視頻留下的陰影。這一點倒是好解決,認知改變和催眠可以做到。

予真身體的問題,首先是胖嘟嘟的,臉圓脖子粗,長期鼻塞,外貌不好看是第一點,影響氣血運行,為以後的健康問題埋下隱患是更大的憂慮。早上想到幾個方法應對這樣的情況:

  1. 可以長期配一些祛痰茶喝,我也痰濕比較重,可以一起喝。另外要戒掉甜膩的食物。甜的東西就是古書上說的「膏粱厚味」,一坨黏膩的東西都在肚子裡,或者布散在全身,氣血肯定運行不暢。這一點從「怕熱」上就可以初見端倪:氣血被痰濕濁氣阻礙了,布散不到身體表面,鬱積生熱。很多時候,就像現在的天氣,我覺得很涼快,予真就覺得熱了。
  2. 長期鼻塞的問題,可能和第一個原因有關。痰濕淤積,氣血擁堵鬱而生熱,所以她從小就整夜吹電風扇睡覺,身體表面的氣被電風扇吹散,形成了桂枝湯證。又因為熱的問題,好食生冷,阻斷了氣血自己調整平衡,用力衝開阻滯這個趨勢,所以長時間鼻塞。還有一個症狀也可以佐證我的判斷,就是皮膚乾癢。因為身體表面的氣血被吹散得不到濡養。對於這個局面,應對之道除了上一點化濕祛痰外,還要:

    • 服用桂枝湯祛風,把氣血送到體表來。
    • 忌食生冷、甜膩、黏滑的食物、飲料。
    • 運動到出汗,讓氣血到達體表。
    • 不要吹風扇。

以上幾點感覺予真如果認識不夠,她做不到。如果要她認識夠,就得從頭開始給她講一遍中醫理論。等哪天打坐的時候,先跟她說說六淫會引起身體什麼變化,等她理解了之後再結合她的身體分析給他聽,然後再建議她這些措施吧。畢竟只有她自己意識到問題,才會希望改變,自己想要改變,才能持續的去調理,讓自己變的更加健康。有些問題時間長了,就會適應,她就會以為這樣就是正常的。

另外,睡不安穩的問題得寫一個催眠腳本,錄音起來讓她每晚睡覺的時候聽一聽。睡覺有兩個要點:身心不動,放鬆。

附:
培訓班講義對濕的論述,第二十三講

 先講濕邪中人的表現。單純的濕邪,使人感覺身體沉重,酸軟無力,不想動,犯懶,這就是濕邪導致了能量傳遞的障礙。濕邪困住了脾胃以後,就會沒有胃口,吃不下東西,中醫稱為納呆。但是大家要注意,人體剛中濕邪的時候,會刺激機體奮起排濕,排水濕的功能在脾胃,這個時候脾胃加班工作,所以反倒是胃口表現得很好,如果此時濕邪被排出,機體組織內的含水量恢復正常,人就不會發病。但凡已經發病的,必然是脾胃已經被濕邪困住了,機體組織水分增多肉眼不能看出來,但有一處是可能看出來的,那就是舌頭。所以診斷濕邪必然要看舌頭,身體中濕邪,舌頭會變胖,舌苔白膩水滑,就是看上去舌頭的水分增多了。
 濕邪的脈,一般都是細軟無力,傳統稱為濡脈,就是因為人體的陽氣被濕邪困住了,無力推動脈運行。這一點大家要注意,如果脈細軟,一定要看舌頭是否胖,是否舌苔白膩,如果是,就不是虛證。很多中醫摸脈,看到脈細軟,就以為是氣血虛弱,使勁補,那就治錯了,不會有效果。
 單純的濕邪一般不會發熱,因為濕邪雖然也困住了陽氣,但是這個困,就像大霧一樣,大霧天能阻礙陽光照射,能見度降低,但是並不像一堵堅實的牆那樣能把太陽光壓縮到一個狹小的空間裡。寒邪就像一堵堅實的牆,把陽氣壓縮在在體內,所以中寒邪脈緊,就是有力。而濕邪像霧氣,只能遲滯陽氣的運動,不能閉住陽氣,所以脈細軟無力。寒邪會導致發熱,而單純的濕邪一般不會。
 治療單純濕邪的方子,白芷、蘇葉、藿香、桔梗、蒼朮、茯苓、半夏、厚朴、陳皮、炙甘草、澤瀉。

今天去抓一把這個方子:

白芷15 蘇葉10 藿香15 桔梗10 蒼术15 茯苓15 半夏15 厚朴10 陳皮10 炙甘草10 澤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