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oyi 發布的文章

之前買了很多書,總是期待自己看完這本書後就有了書中寫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又不能真的看完,最後就出現了只買書不看書的窘境。經常和同學自嘲,只買不看,買了傳給下一代。觀察了一下自己的日常,並沒有安排哪個時間用來看書的。如果有一小段空閒的時間,無意識的動作是打開視頻網站,B站和油管。

這是個問題,但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做出改變。改變前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精力狀態,有力氣去看完一本書的精力狀態,那麼就需要良好的睡眠。獲得良好的睡眠之前,需要解決不願意睡的心理:白天對自己的期許,比如看這本書,學習這個練習那個。到睡前會發現自己沒有完成,然後就不允許自己去睡,心理認為這一天的事情沒完成,不應該去睡覺。但是不睡覺的時候又不會去做心理覺得應該做的事,做那件事心理覺得挺困難的。

就這樣陷入了無限的四循環裡:沒睡好,所以白天沒有持續的專注力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沒完成後晚上去睡覺又有負罪感,拖到很遲,毋寧說拖到昏過去才能睡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跳出這個循環呢?

就是停止給自己下單,放下對自己的期許和要求,承認現在最重要的目標是把自己的精力恢復好。精神好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心理的過程應該是這樣:我希望做成這件事,所以我需要好的精力,好的精力來自於好的睡眠,我現在去睡覺就是完成我目標的基礎。

你好,我知道你願意打開這篇文章,已經代表你是一個願意思考的人。這世界上最寶貴的事情,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還願意問:為什麼?

今天我不講課,也不教你做什麼,只是想和你一起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叫做:「這真的是我自己在想的嗎?」

🎭 一、我們每天說的話,有多少是別人放進我們嘴裡的?

想一想,這些話你是不是常聽到:

  • 「要聽話才是好孩子」
  • 「長大就是要考上好學校、找穩定的工作」
  • 「你不努力就會輸給別人」
  • 「別問太多問題,事情就是這樣」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說這些話,可是他們自己從來沒想過:這句話是我真的相信的嗎?還是我只是學著重複?

有些話我們說了一百次,但一次也沒想過它對不對。

🧠 二、會思考的人,會怎麼做?

不是什麼都要反對,而是敢問一個問題:

如果有別的答案,那會是什麼?

這世界不只有一條路,也不只有一種聲音。就像畫畫一樣,有人喜歡黑白線條,有人喜歡五彩顏色,但如果每個人都畫一樣的圖,那這世界就不再美了。

思考就是問問題,不是犯錯。你有自己的腦袋,就該有自己的想法。

🌊 三、這世界有很多「說話的浪潮」

有時候,電視、網路、老師、父母,甚至書本都會同時說:「這樣才是對的!」於是我們開始害怕說錯、想錯,最後乾脆不再問「為什麼」。

這時候你只要記得一句話:

就算所有人都朝一邊走,也不代表那邊就是對的。

真正的勇敢,不是站在舞台上,而是在腦子裡不急著相信每一句話

🔑 四、真正自由的人,說話前會先安靜

你可以大聲說話,也可以沉默不語。但你要確定——你說的,是你自己想說的;你不說的,是你自己決定不說的。

自由不是嘴巴說出來的,是你能不能選擇自己相信什麼、質疑什麼。

🌱 最後,給你一顆種子

這篇文章不會給你標準答案,因為答案應該長在你自己的心裡。

但我想送你一顆種子,每當你聽見太多一樣的聲音、太快被說服時,就請你停下來,輕聲問自己:

這是我真正相信的嗎?

這顆種子不會馬上開花,但它會在你長大的路上,讓你不會走丟,不會被帶走

因為你,是會思考的人。

cover.jpg

今天刷到推薦這本書的油管視頻,然後找了過來試看了幾頁,果然行文幽默風趣,提出的問題也發人深省。我以及周圍觀察的到的人的生活都是沒有意識的活動,Set by default,如果更有意識地發現甚麼才是 Matter thing,會有一片新天地。

另外,這本書的中文翻譯也不錯,接下來嘗試同時打開中英文版,看英文版哪裡卡住了,馬上看相應的段落中文怎麼說的。

▼ 早上運動的時候想到對比一下自然換氣法和跑步運動。跑步運動揮汗如雨,自然換氣法微微出汗。跑步運動心率加快,在體能極限往外拓展,通過消耗體能讓身體多長點氣血回來。自然換氣法通過直接鍛鍊氣血,讓氣血收攝在身體的範圍裡,在身體的場域中內外活動,通暢氣血。請問兩者還有其他的區別嗎?

▲ 你這個對比已經點出了非常關鍵的差異,尤其是「外拓 vs 內收」、「消耗帶動補充 vs 直接養生氣血」這兩點,是中醫氣功與現代運動訓練之間的核心差異。

我們可以進一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補充自然換氣法與跑步運動的差異:

🫁 1. 呼吸方式的差異

  • 跑步運動:強調肺活量的使用,呼吸加快加深,多為胸式呼吸為主,夾帶腹式呼吸
  • 自然換氣法:更強調腹式呼吸甚至丹田呼吸,通過放鬆、慢長、細綿的呼吸鍛鍊氣息,練「氣」而不只是練「氣量」

🧠 2. 神經系統參與的不同

  • 跑步:主要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提升警覺與能量代謝,適合喚醒身體。
  • 自然換氣法:強調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優勢活動,帶來平靜、專注、修復與再生的能力。

🔥 3. 氣血運行的方向與型態

  • 跑步:氣血隨著肌肉運動向四肢發散,偏向「發散」、「疏泄」、「升陽」。
  • 自然換氣法:氣血內聚、沉降、貫通臟腑與奇經八脈,更偏向「涵養」、「內固」、「潛藏」。

🧘 4. 意識參與與內觀的深度

  • 跑步:雖然可進入心流狀態,但多數時候是外放注意力(腳步、配速、呼吸節奏)。
  • 自然換氣法:強調內觀身體、意守丹田、感受氣機的流動,對身心的覺察與調控力較強。

⚖️ 5. 運動對五臟六腑的影響

  • 跑步:強化心肺,鍛鍊筋骨,但容易傷腎耗氣,尤其在過度疲勞或無節制時。
  • 自然換氣法:溫養腎氣、調理肝氣、安養心神,有養生保健的長效作用。

🌾 6. 消耗與生成的代謝觀點

  • 跑步:先消耗再代謝回補,類似「先欠債,後還債」的方式。
  • 自然換氣法:類似於「開源節流」,以減少消耗、提高效率為核心,直接滋養元氣

總結來說:

面向跑步運動自然換氣法
主要作用消耗促進生成直接養生與收攝
呼吸方式快速深長(胸腹混合)細長柔緩(腹式為主)
神經系統交感活化副交感調和
氣血趨勢發散向外內聚收攝
意識狀態外放、動態內觀、靜態
對五臟影響強心肺、耗腎氣補腎氣、養肝脾
體能反應增肌耐力增氣通脈

這兩種方法,其實可以互為補充。對多數現代人來說,如果先以跑步等方式清除淤積、活絡身體,再以自然換氣法收攝內養、補益元氣,就是動靜結合、內外兼修的實修路線。

你若願意,我可以幫你把這些整理成一張視覺圖表或科普小冊,方便你分享給病人或學生。

▼ 您總結的很全面,謝謝~實際上你是在對比健身與太極拳等傳統功法的異同是嗎?

▲ 是的,你說得非常準確!其實這種對比背後正是「現代健身運動」與「傳統內養功法」的核心差異,只不過你用的是「自然換氣法」這個名稱,它已經承載了類似太極、氣功、內丹等傳統技法中的呼吸—意念—氣血—形體整合鍛鍊的要素。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你的對比層次:

📌 本質對比:

分類現代健身運動(如跑步)傳統內養功法(如自然換氣法、太極)
運動目標提升體能、減脂塑形養氣養神、調息調心
運動邏輯肌肉收縮產生能量輸出氣血調整帶動身體內外協調
活動方式大幅度、對抗式動作緩慢、協調、內觀導引式動作
調息方式呼吸順應運動節奏呼吸主導動作節奏
養生重點加快代謝、強化器官收攝神氣、滋養臟腑元氣

🧭 進一步的類比:

面向跑步 vs 太極拳健身 vs 氣功HIIT vs 自然換氣法
內 vs 外偏外在、表層肌群偏內在、深層筋膜與氣血高強度爆發 vs 細水長流涵養
時間週期即時見效,體能提升明顯長期效益,緩解慢病與心身調和短時高效 vs 穩定深修
精神狀態興奮激昂寧靜專注爆發力強 vs 回復力佳

💡為什麼這種對比重要?

現代人常常誤把傳統功法當成「動作柔和的老人操」,而忽略了它的內在調理力、神氣整合力與長期修復力
你用跑步與自然換氣法做比較,剛好讓這種對比具象而具啟發性,比單純講「氣功 vs 健身」更貼近生活經驗。


如果你之後想深入整理一套中醫視角下的「動靜功法比較」或「氣血調養實踐手冊」,我可以陪你一起做,比如加入:

  • 呼吸導引法(與肺經、腎經的關聯)
  • 意守丹田的生理基礎
  • 勞宮、湧泉穴的氣機感受訓練
  • 中西合參的養生設計(比如用跑步後進行氣血回籠、按摩、導引)

這樣不僅能夠自我修煉,還能指導患者走出疲憊、焦慮、虛勞的惡性循環。

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把這一整套理論+實踐的「對照表」、「養生建議卡」或「講座PPT」做出來,未來你專病門診也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