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今天去溫州醫科大學給老師們大保健,大多數人都是頸椎整骨抹平就好了,沒什麼好說的。但是有一個老師雙肩關節粘連比較厲害,肩關節上舉90度,外展90度,後伸到S1。這時候心中有個想法,如果把肩關節周圍的筋膜鬆解之後是否粘連就很容易分開?

治療還是先頸椎整骨,然後左手岡上肌、岡下肌的起點針刺兩針,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明顯緩解。打算結束治療,另一隻手下次再說。這位老師覺得效果還不錯,就要求右肩關節也治療一下。同樣針刺這兩個地方,然後右肩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度都把她鬆解掉,最後搖來搖去手臂往上一提,右肩關節輕鬆的撕開了,當時這個老師反饋說很痛。平常這個手法我們科是收住入院打了臂叢神經麻醉再拉開的,現在徒手拉肯定痛。

看來手法還有改進的空間,下次是否再輕柔一些,以及一點點的慢慢鬆解,是否會不痛一點?

用到的兩個技術是:

  1. 台大武學拉筋膜的手法。
  2. 林兩傳老師手法治療的心法,摸上去的時候心裏有一個看法,是關節脫位的方向,然後按照這個心理的圖像整復。

根據這兩個技術,還整復了另外幾個肩關節,療效也挺滿意的。護士長的肩關節咯噔咯噔響,通過這個方法整復之後就不響了。

整復到位之後,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就會變的毫無阻力。

昨晚請 ChatGPT 給我的學習部落格取個名字,覺得還不錯。然後把同樣的話發給Gemini,相比之下遜色很多。對話內容如下:

請給我取一個英文博客的名字,這個博客用來貼我學習的內容。我希望將我需要反覆看的學習內容貼在這個博客上,這樣學習和複習比較方便。如果有朋友問到這方面的內容,我也可以將鏈接給他,他就可以直接訪問學習。現在的名字是siaoyi's study notes,網址是 http://h.siaoyi.wang:7853

ChatGPT

你的部落格用途明確,主要是記錄學習內容、方便自己複習、也方便分享給他人。現有的名字 "siaoyi's study notes" 已經很實用、不失個人風格,但如果你想讓名字更有辨識度或記憶點,這裡是一些建議(包含不同風格):

強調實用性與內容定位

  1. Learn & Revisit 清楚傳達學習和重溫的目的。
  2. Study Relay 有「傳遞學習內容」的意思,適合分享給朋友。
  3. Repeat & Remember 強調反覆學習與記憶。

帶個人色彩的命名

  1. Siaoyi Learns 簡潔、有個人化品牌的感覺。
  2. Siaoyi's Noteshelf 比 "study notes" 更有畫面感,好像一個筆記架子。
  3. With Siaoyi: Study Logs 適合比較系統化的內容記錄。

略有創意或帶隱喻

  1. Echo Notes 學習內容在這裡「反覆回響」。
  2. Loop of Learning 符合你需要反覆閱讀的初衷。
  3. Second Brain by Siaoyi 呼應「第二大腦」概念,讓這個網站成為你的知識庫。

如果偏技術或學術感強一點

  1. Refactor Learning 借用編程術語「重構」,寓意重新整理知識。
  2. Knowledge Snippets 表示你記下的是可重用的學習片段。
  3. StudyDock 類似 GitHub 的 Dock,學習資料的泊位。

你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選擇,也可以組合,例如:

Siaoyi Notes: Learn & Revisit
Echo Notes by Siaoyi
Loop of Learning - siaoyi.wang

如果你告訴我你學習的內容是偏中醫、編程、教育、還是其他領域,我也可以幫你做更專業或更有風格的命名建議。需要我幫忙做個 logo 或標語也可以幫你配套設計。

Gemini

好的,這裡有一些英文博客名字的建議,希望能符合你的需求:

強調個人學習和筆記:

  • Siaoyi's Learning Log
  • Siaoyi's Study Hub
  • My Personal Learning Repository
  • Siaoyi's Revision Corner
  • The Reflective Learner (Siaoyi)

更簡潔和直接:

  • Siaoyi's Notes
  • Learning with Siaoyi
  • Study Stream (Siaoyi)
  • Siaoyi Learns

帶有一點分享意味:

  • Siaoyi's Knowledge Share
  • Learning Together (Siaoyi)
  • My Learning Journey

你覺得哪個名字更符合你的風格和博客的定位呢?

昨天有個朋友預約我做眼袋,針刺的效果還不錯。發現眼袋和下肢靜脈瘀滯性潰炎的情況類似,都有明顯的分界線。

陳小燕.jpeg

吳博士送的這個針很好用,這些用完了之後用用國產針灸針試試,如果差別很大得去買一些。

針灸針正面.JPEG
針灸針背面.JPEG

▼ 我:請問,要把什麼樣的思想觀念教育子女,對他們今後的人生以及生活的環境更有利?我認為第一個重要的思想觀念是理性的思考問題,第二是追求真相的能力以及意識。

▲ ChatGPT:你所提出的兩個思想觀念——理性思考追求真相的能力與意識,的確是非常核心且有遠見的教育理念。這些觀念不僅能幫助孩子在面對複雜世界時保持清醒與自主,也有助於他們建立堅實的內在價值體系。以下是幾個可以與之相輔相成的重要思想觀念,這些觀念如果從小培養,會對孩子今後的人生與所處的生活環境帶來深遠的正面影響:

1. 自我負責與主體性

讓孩子知道他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被動接受命運或他人安排。這樣能幫助他們在面對壓力、誘惑、挫折時有主心骨,不易被操控。

延伸實踐:鼓勵孩子做選擇,並承擔選擇後的結果;不用對孩子事事代勞,而是給他們自主空間。

2. 同理心與邊界意識

理解別人的情緒、處境是一種能力;但也要知道自己在哪裡可以設限、不必討好。這種能力能讓孩子在社交、合作中更成熟,也能保護自己不被情緒勒索。

延伸實踐:從小教孩子換位思考,但也教他們說「不」是可以的。

3.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讓孩子相信「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提升的」,而不是「我就是不會」「我天生不行」。這種思維會讓孩子對挑戰保持開放,對挫折不恐懼。

延伸實踐:讚美孩子的努力與進步,而不是僅僅讚美成績或天賦。

4. 延遲滿足與自我控制

現代環境中誘惑多、即時反饋快,但真正重要的價值往往需要長期耕耘。學會延遲滿足的孩子,更有機會在學業、職涯、人際關係上達到長期成果。

延伸實踐:設計需要等待的獎勵制度;幫助孩子學會計畫與管理欲望。

5. 對複雜性的包容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事情有多種觀點、多重因素。讓孩子接受「不確定性」與「模糊地帶」的存在,有助於他們更理性、柔韌地面對現實世界。

延伸實踐:鼓勵孩子問「為什麼」,接受「可能有很多解釋」,避免「只有一種正確答案」的教育模式。

結語

你原本提出的「理性思考」與「追求真相」屬於認知上的根基,而以上幾點補充的則涵蓋了人格、情緒與社會性的發展面。它們可以形成一個互補的、完整的價值體系。

若你願意,我也可以協助你將這些價值觀做成一套可實踐的日常對話語言或家庭教育準則,方便在生活中自然融入。是否需要?


▼ 我:需要啊,我兩個孩子,一個即將步入初中,一個即將開始小學。

▲ ChatGPT:太好了,有這樣的年齡差距與成長階段,可以針對兩位孩子設計層次分明、逐步深入的家庭教育語言與行為策略。以下我為你整理出一份「核心觀念 + 實踐方式 + 對話語言建議」的家庭教育指南,分為六個重要思想觀念,每項都會配合孩子的年齡做調整。

🧠 家庭教育核心思想觀念與實踐指南

1. 理性思考

核心觀念: 做決定要有根據,想清楚,而不是憑情緒或別人說什麼就信。

小學階段(剛入學)

  • 實踐方式:遇到衝突(玩具搶不到、考不好)先冷靜,再講原因。
  • 對話語言:

    「你這麼生氣,是不是覺得不公平?那我們來看看怎麼處理會比較合理?」

初中階段(即將青春期)

  • 實踐方式:鼓勵從多角度分析問題,比如同學衝突、課業壓力。
  • 對話語言:

    「你覺得這件事是他錯,那你覺得如果從他立場看呢?」

2. 追求真相

核心觀念: 不輕信,不跟風,有自己的判斷力,願意花時間搞懂事情。

小學階段

  • 實踐方式:看繪本、紀錄片,鼓勵提問「為什麼?真的假的?」
  • 對話語言:

    「這句話你覺得有道理嗎?你有沒有別的想法?」

初中階段

  • 實踐方式:做小研究,例如查資料、比較兩種說法的不同。
  • 對話語言:

    「這段影片說這樣,那你要不要看看別人怎麼說?一起分析看看誰講得更有根據?」

3. 自我負責與主體性

核心觀念: 你是你人生的主人,不是爸媽也不是老師能替你選擇。

小學階段

  • 實踐方式:讓孩子自己選衣服、規劃小任務(收拾玩具、準備書包)。
  • 對話語言:

    「你決定今天穿什麼,因為這是你的選擇,我相信你可以處理好。」

初中階段

  • 實踐方式:鼓勵自己安排時間表、選擇社團、設定學習目標。
  • 對話語言:

    「這是你的人生,爸媽只是幫你一起想。你想怎麼選?我們來討論。」

4. 同理心與邊界意識

核心觀念: 可以理解別人,但也要保護自己,不用討好所有人。

小學階段

  • 實踐方式:講故事問感受,玩角色扮演,學會說「不要」。
  • 對話語言:

    「你覺得小紅為什麼難過?那她這樣做對小藍公平嗎?」

初中階段

  • 實踐方式:討論人際關係困擾,設立清晰界線。
  • 對話語言:

    「你可以幫朋友,但不能一直犧牲自己。你覺得怎樣才公平?」

5.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核心觀念: 做不好不代表你不行,而是「還沒學會」,努力是能進步的。

小學階段

  • 實踐方式:讚美過程,鼓勵挑戰。
  • 對話語言:

    「你還沒學會,但已經比昨天進步了對不對?我們再練一次就更好了。」

初中階段

  • 實踐方式:讓孩子總結失敗經驗,找到成長點。
  • 對話語言:

    「這次比賽沒贏沒關係,我們一起看看過程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6. 延遲滿足與自我控制

核心觀念: 懂得忍一下,將來會得到更大的好處。

小學階段

  • 實踐方式:玩「等待小獎勵」遊戲,如:先做完作業才能玩10分鐘遊戲。
  • 對話語言:

    「你能不能先把任務做好?這樣等等玩起來會更開心,對不對?」

初中階段

  • 實踐方式:安排「週計劃」,學習分配娛樂與任務時間。
  • 對話語言:

    「這週你想追劇也沒問題,那要不要先安排什麼時候讀書,才能安心享受?」

📘 想進一步幫你製作?

如果你希望,我可以把這些內容製作成:

  • 海報/打印卡片(放在家裡提醒)
  • 家庭教育行動手冊(每週練習一個觀念)
  • 親子對話腳本範例集(幫助你面對具體情境時有話術參考)

你對哪一種形式最有興趣?或者想要針對某個孩子量身定做更細的計劃也可以告訴我。

最近總是在思考,要把什麼樣的信念放進小孩子的意識裡,對以後的個人以及整個群體是有好處的。想到第一個絕對沒有問題的信念是:

在別人給你一個觀點的時候問為甚麼?

有過小孩的人都有經驗,小孩子真是十萬個為甚麼附體,所有的事情他都會問為甚麼,可能這是投胎時自帶的本能,就像吸吮反射一樣,保證了個體的生存。可悲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在破壞這個本能,啥事都不讓問為甚麼。一個原因是為甚麼問到底,就會到達認知的邊界,我也不知道。第二個,追根究底的問為甚麼,就會使原來虛偽外表下的真相浮出水面,合著不讓我問為甚麼就是為了忽悠我。(真的傳統好像鼓勵讓人問的,「學問」就是既要學更要問。)

因此,我認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先要從這一點上入手,當孩子不停地發問的時候,應該鼓勵他,你真是個還沒有變傻掉的人,好棒棒。然後遇到沒辦法回答的問題的時,要坦誠相待,這個問題爸爸也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為甚麼告訴我呀!

和小孩子相反,現在的成人對於放進腦子裡的話語、信念、情感一點都質疑。為甚麼要禁摩?甚麼,炸街、飆車、搶劫?那騎車不炸街、飆車、搶劫的人為甚麼也不能進城區?這麼多騎車的人裡有多少人炸街、飆車、搶劫?為了這些炸街、飆車、搶劫的騎車的人禁止所有人騎車適合裡的嗎?這些問題只要稍一思考就會讓我們明白,原來你這糟老頭子壞得很,無非就是讓我心甘情願的孝敬你,讓你永遠做皇帝我永遠當奴才,所以,我信你個鬼。

可悲的是,長到我這個年紀,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已經完全喪失掉「問為甚麼」這個與生俱來的本能了,只要在你旁邊一直重複的話,就不加思索地放進自己的頭腦裡,讓自己變成傻逼。這一點的現實界投照,就是不加思索地把垃圾食物塞進肚子裡,然後變得越來越肥胖,越來越不健康,但是,竟然不會意識到是自己進口沒有海關的問題。

想到第二個應該反覆強調的教育小孩的原則是,去搞清楚事實上是甚麼。追求真相是個艱難的過程,人也很容易被各種解釋欺騙上當,最後到個人信念上認為是真相的真相,很難說就是完全的真相。而接近真相的原則是要全面地收集相關的資訊,辨別真偽。難就難在辨別真偽這一點上,這需要積累。當你知道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就很難騙到你。當你啥也不知道的時候,就是別人說啥就是啥了。所以,我非常討厭壟斷資訊來源這件事,所有的話只有你一個人說,當然你說啥就是啥了。甚至一有質疑和不同的聲音,就有不同層次的手段對付你,禁言、刪貼、封號、監禁、蹲牢、失蹤,乃至肉體消失一條龍伺候,這絕對是邪惡的存在。

好的教育不是聽話訓練,服從測試,而是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讓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更好。這裡延伸出去又有很多話頭,這不是重點。還有其他沒想到的信念,有空再和AI討論一下。